资料图
从今年10月起,许多珠海市民欣喜地发现,位于野狸岛的珠海歌剧院雏形可见,“小贝壳”美丽造型已浮出海面,与山、海、岛辉映在一起,成为情侣路上一道独特景观。昨日上午,珠海歌剧院项目又有了新进展。记者在现场看到,歌剧院主体结构的最后一榀桁架顺利吊装成功,标志着珠海大剧院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副市长龙光艳出席了封顶仪式。
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歌剧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目前已完成过半,下一步大剧院将进入“大贝壳”钢结构吊装和内部装修、安装阶段,预计“大贝壳”可在明年7月面世,而整体工程有望在2015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进度:总工程量完成过半
记者昨在施工现场看到,60米高的“小贝壳”已经全部矗立起来,而“大贝壳”土建结构也已正式封顶。据施工方中建八局广州公司珠海歌剧院项目经理黄明军透露,珠海歌剧院目前建设进展顺利,歌剧院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整个“一院两馆”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封顶,同时也意味着歌剧院项目已完成过半工程量,歌剧院 整体工程有望2015年年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市城建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一院两馆项目均为大型公建项目,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如高大空间薄壁混凝土弧形墙施工、歌剧院劲性结构、超高钢结构支撑胎架安装等,建设单位为此组织设计单位、评审专家就设计建设问题进行了多轮论证,目前已经进行各类设计论证实验十多项。
据施工方黄明军透露,项目自2011年8月份主体结构开工建设以来,在各参建单位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种种因素,已相继完成了小贝壳主体结构封顶(2013年6月14日)、小贝壳钢结构封顶(2013年10月29日)、博物馆土建结构封顶(2013年11月8日)、规划展览管土建结构封顶(2013年12月4日)。
计划:转入钢结构吊装阶段
随着歌剧院主体结构封顶,是否意味着“大贝壳”很快将面世?据黄明军介绍,大剧院主体结构封顶完成后,下一步将转入“大贝壳”钢结构吊装阶段和歌剧院及两馆的内部装修和安装工程,预计“大贝壳”可在明年7月面世。
新闻延伸
施工最“难”点
杆件多风力大 吊装定位迎挑战
珠海大剧院,作为国内唯一一座海岛大剧院,其结构复杂,造型新颖。在主体工程施工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据黄明军透露,珠海歌剧院主体钢结构用钢量约1万吨,工程近万根大小各异的杆件,弯曲、弯扭构件,导致现场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的难点简单可以概括为“造型奇异、结构复杂、杆件数量多、定位、焊接 难”;其次,珠海歌剧院是我国第一个海岛歌剧院,周围空气中氯离子含量高,施工方依托“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等工程的施工经验,编制了专项涂装施工方案,最终保证珠海歌剧院的涂装施工质量。此外,滨海环境风力大,给吊装作业、测量定位等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工程新“亮”点
“大贝壳”能抗12级台风
备受关注的“大贝壳”与“小贝壳”相比,在施工和设计上有何特别之处?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院负责人侯郁介绍,大贝壳剧场单从用钢量上讲是小贝壳的二倍之多,达6500吨,单榀径向桁架最重达30余吨,桁架吊装过程中不仅要设置临时固定缆风绳,还需通过设置钢管支撑等措施,保证吊装单元的稳定;大贝壳结构高度达90米,高空海风大,增加了吊装和焊接难度,且结构底部部分采用铰接连接,利用向心关节轴承、铸钢件等节点形式,此类节点的使用也增加了现场 的施工难度;最大板厚达50mm,对工厂的加工制作精度极高,焊接难度远远大于小贝壳;由于高度达90米,塔吊需在贝壳钢结构上设置扶墙。
除此之外,侯郁表示,经测试,大小“贝壳”的安全性能都极高,能抗震且抗风能力达12级以上。
剧院新“看”点
建声、舞台、灯光设计均选用国际最优秀团队
侯郁介绍,歌剧院的内部设计和安装也有很多看点,尤其在建声、舞蹈、灯光等设计上。据了解,珠海歌剧院舞台机械设计选择与德国昆克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曾参与著名的柏林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哥本哈根大剧院和韩国国立剧院等文化设施的专项设计。而建筑声学设计方面则选定马歇尔•戴声学公司,务求达到珠海歌剧院完美的建设外观与完美的视听效果相结合的目标。